2)第一百九十二章 义结金兰?_模拟人生:皇帝养成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陛下有何妙计助我抗金?”

  刘辩闻言,皱眉沉思了良久,眼中忽然闪过一抹精芒,他默默地低下头,以掩饰一闪而逝的贪婪之色,眯了眯眼睛,旋即缓缓开口,道:“听闻大汗手中有一支人数不足万人的仆从军?”

  合不勒闻言,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他已经猜出了刘辩的心思,默默的在心中作了一番权衡,旋即说道:“只有六千余人。”

  刘辩默默地点了点头,旋即一脸真诚的起身向合不勒躬身行了一礼,道:“若大汗肯将这六千人马交由朕来统领,朕可以当众承诺,待朕返回襄阳之后,愿与蒙古缔结兄弟之邦,而后由朕亲自统领一支大军,作为先头部队,助大汗攻伐金国,破城之后,所得财物,皆归大汗所有,不知大汗意下如何?”

  合不勒闻言,顿时两眼放光,他万万没想到,刘辩为了回国复位,竟然下了这么大的血本。

  合不勒长舒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内心激动的情绪,默默的瞥了一眼始终站在下首一言不发的赵佶,继而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道:“我欲与太上皇义结金兰,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合不勒看似是在征求赵佶的意见,实则是在试探刘辩的底线。

  一旦合不勒与赵佶义结金兰,届时,刘辩的辈分立时便矮了一辈,此事一旦传播开来,势必会对刘辩的名声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原来的兄弟之盟,亦随之变成了叔侄之盟。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不就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若是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无论是在古代,亦或是在现代,大国博弈,说话做事之时,最重要的就是名正言顺,一旦刘辩承认了这层关系,大宋便要永远被蒙古压过一头,因为无论身处于哪个时空里,侄子在见到叔叔的时候,都要对其执晚辈礼。

  哪怕是双方出现交恶之时,届时,蒙古发兵那叫师出有名,叔叔教训侄子,天经地义,而大宋一旦出兵,便会被世人所诟病,因为它是在以下犯上。

  刘辩眉头深锁,面露不悦之色,众人明显的从刘辩的身上感到了一丝抗拒。

  就在刘辩陷入两难境地之时,赵佶却是主动站了出来,正所谓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赵佶身负亡国气运,如今再背一口认贼作父的大锅,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赵佶无奈的轻叹一声,撇下一张老脸不要,硬着头皮说道:“此生能够与大汗这等不世出的英雄义结金兰,实乃三有有幸也。”

  刘辩闻言,顿觉心中怒气勃发,抬头看向赵佶时,眼中带着一丝愤怒与不解,他万万没想到,赵佶竟然不假思索的便答应了合不勒的无理要求。

  刘辩强忍下心头的怒火,侧头看向一旁的合不勒,道:“朕想跟太上皇单独谈一谈。”

  合不勒闻言,笑呵呵的点了点头,旋即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刘辩起身来到赵佶的身边,默默地拉着他的手臂向帐外走去。

  宇文成都等人见状,连忙亦步亦趋的跟了上去。

  望着赵佶那副略显单薄的背影,高宠的眼中却是极其罕见的露出了一抹难以掩饰的厌恶与鄙夷。

  刘辩拉着赵佶来到一处僻静没人的地方,厉声质问道:“你可是疯了不成?你知不知道,一旦你答应了合不勒的提议,大宋将要面临何等被动的局面?”

  赵佶闻言,竟然不以为意的微微一笑,他的这一反应大大的超乎了刘辩等人的意料之外。

  赵佶直视着刘辩的双眼,一字一句的说道:“大宋的处境又何曾有过好的时候?从前在面对大辽之时,不同样与对方缔结了兄弟之盟吗?”

  “难不成皇儿还要率领大宋如汉唐那般称霸天下令四海为之宾服吗?”

  赵佶说着,忽然话锋一转,用近乎于哀求的眼神看着刘辩,道:“朕自荣登九五以来,从未吃过如今这般多的苦,如今朕只想尽早回国安享晚年,难不成皇儿竟连这般小小的请求,都不能满足朕吗?”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