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水手_雾海迷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一次的部落大祭活动,他们就要将尸体拿出来展示一下,让新一代的少年们认识到充满诱惑的海洋中的,存在着何种危险。

  堂兄当时提出以六瓶酒交换这具木乃伊,但是对方将价格提高到了十瓶酒外加一套白瓷茶具;只在一念之间,这笔交易没有谈成,从此以后这位堂兄再也没有回到那里。

  徐如林对任何一个烂醉如泥的水手所传播的离奇故事,一视同仁,都持绝对怀疑态度,不管是否沾亲带故。事实上,每一个水手们会都信誓旦旦告诉你,他们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鲸鱼或者鲨鱼,为了加强听众映像,那些动物的尺寸被夸大到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在最极端的例子是,有人声称在爪哇以东,近赤道附近海面上,看到的某只雌性座头鲸首领,大到如同一座岛,身上布满恐怖伤痕,传闻她的一生消灭了20艘人类捕鲸船。

  为了争夺年轻听众,水手们的故事编排的总是极尽诱惑。在一些传说中,那些在深海中吟唱的人鱼,貌似天仙却心肠狠毒。她们的族群里没有男性,所以需要勾引人类男子来完成繁殖,一旦交媾完成后,就会咬名男子的喉咙。

  徐如林几乎可以断定,这个无稽的故事是某个血气方刚的年轻水手,在寂寞难耐的旅程中对着一本女影星的挂历凭空想象出来的。

  故事得以传播的生命力,往往不在于它有多真,而在于其有多荒诞。当然,例外总归存在,确实有一些很难经得起推敲的讹传,最终会被人群将信将疑地接受,甚至会成为某种禁忌;那是一些会让忘形失言的醉汉,突然警醒,会让嬉闹喧哗的场面瞬间沉寂的故事。

  徐如林就从家族前辈的口中,知道这样一个邪门的传说,传说涉及了一座不可提及名称的岛。

  常年跑南洋的船民通常会用那个“那个地方”来指代那座岛,如果失口提到名称,得赶紧在天妃娘娘神像前点上一注香,磕上三个头,才能求得心神安稳。

  至少在泉州,以及其他郑和船队的船工后代们聚居,并保留航海传统的地方,这是一种集体的迷信,一种非常自觉的忌讳。

  当然,如果考据一番,那个在讹传中,提及名称都可能会降临厄运的地方,在明以前,其实有过很多美丽的名称;唐宋时,它被叫做蒲牢礁或者雾隐山,在先秦的古籍中,还有一个让人想往的名字——海外瀛洲。

  徐如林的叔公就差点撞见过这个地方,并从此对那个地方着迷,为了研究这个岛,他的后半生都躲在陆地上不敢出海,以免厄运兑现。

  叔公的那次遭遇,大约就在义和团运动被镇压的次年,那年他十七岁,脱了熟人关系,开始在英商太古轮船公司跑船,第一次出海乘坐的是星洲号散货轮去南洋。

  船上携带着一些法国将军皮埃尔洛蒂从北京弄到的“私人物品”。虽然前一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军纪较之很多年前,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的那次要稍好一些,不过法国军队依然在距离紫禁城较远的寿皇殿,进行了一次小估摸抢劫。因为寿皇殿只是停放大行皇帝遗体的冷宫,所以预料不会引起太多人注意。原本的目标是金银器,不过抢劫中,有士兵发现了一座封存已久的地窖,于是法国将军意外地得到了这批“战利品”。

  为了掩人耳目,法国少将委托私人货运公司来运送他的赃物,装箱单上写着艺术品,实则就是些明清两代籍籍无名的宫廷画师们所作的山水人物画,在拍卖行也卖不出几个钱;少将如果开眼,自然应该能想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