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72章 以武会友_影帝的诸天轮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但咱们的武学理念就比较复杂,你打我,我想的是御敌于中门之外,就是以攻为防,而且讲究尽量以小幅度的动作来御敌。你一拳打来,我能动手腕子,就绝不动脖子。”

  苏乙想到原剧情中耿良辰说过的话,忍不住笑道:“你是说腕子细,脖子粗,动腕子总是要快过动脖子?”

  “是这个理儿。”陈识也笑了,“但在你身上不适用,因为你动脖子比一般人动腕子快多了。”

  不止是苏乙不适用,只怕所有打拳击、打MMA的拳手都不会同意这个说法。

  这倒不是说陈识的理论是错的,因为如果苏乙自己跟自己比,他自己动腕子肯定比自己动脖子快。

  照此推衍,苏乙防守的时候如果用动手腕的方法的话,也肯定比动脖子的方法快。

  但苏乙为什么不用?

  原因很复杂,最主要是因为风格。

  MMA的格斗风格,决定了该晃动的时候是要晃动的,在擂台上一定要动起来,一动不动,就是别人的活靶子。

  而且只有动起来,才能打出自己灵活、多变、多角度的节奏和组合。

  “你刚才的功夫,是咏春听桥?”苏乙也好奇问道。

  刚才陈识不动则已,一动如脱兔。而且他的速度和反应也极快,这其实就是咏春听桥里的功夫。

  在传武中,很多门派都有类似的功夫,这个“听”字很容易就被误导,让外行以为这是什么听声辩位的法门。

  但其实不是的,听桥不是真的用耳朵听的,而是通过手臂的触感还有灵敏度,来感应对方的动作,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或消或打。

  为什么要听桥?

  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不是为了装逼。

  人眼睛看到的景象,是要先传回大脑里去解析,然后再由大脑发出指令,传达给手臂做出反应。这样一来,当你的眼睛看到对方的某只手动了,你再去思考应对方案,再选择执行这个方案的手臂,再传递信号到相应手臂,再做出动作,这个过程对于实战来说太慢了。

  但如果你能用手臂去感受对方的力度和方向,然后习惯性地用相应的手臂做出防护动作,有时可能你大脑和眼睛都没反应过来,只是条件反射的就消掉对方的招了。

  一步快,步步快,这就是听桥的作用了。

  陈识没有藏私,把听桥的原理和窍门告诉了苏乙。

  苏乙寻思了一会儿,摇摇头,便不再去想。

  听桥这门功夫玄妙不玄妙?

  太玄妙了,苏乙敢说,让陈识熟悉一下MMA的规则,就凭他听桥这门功夫,他就绝对能在擂台上成为很多人的噩梦,尤其是那些不以速度见长的选手。

  但这门功夫真的无解吗?

  并非如此,就像是刚才,苏乙凭借自己本身训练出来的速度,也勉强跟上了陈识的速度,相差无几。

  再加上苏乙的抗击打能力,使得陈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