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五章 辽饷_晚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闻贤问起此事。

  宋闻贤这几年在京师与户部官员打过不少交道,那些人酒后时常抱怨,所以他也得知一些户部情形,稍稍回忆后说道:“辽饷加派不止是田赋,也包括杂项、盐课、关税,其中名目繁多,生员优免银便是杂项中的一种,对生员缙绅征收部分原来免收的赋税,原本这些人按不同等级有优免数额,天启年间因为辽饷紧张,开始征收文武官员的优免银,但对生员依然免除,到崇祯四年开始征收生员优免银,这些生员们岂会那么好说话。结果仅三年累计便拖欠六十多万两,已接近半数,乃是杂项中拖欠最高的一项。”

  陈新听完笑道:“收他们的银子那倒真是不易,宋先生你看黄功成、郑和贵这种人,他们赚多少银子都应该,交一文钱出来都觉得不应该。但是偏偏他们银子最多,大家赖掉之后,反倒让银子最少的人来承担加派。缴纳使用过程中又多入经手人之腰包,偏偏又是生员吏目之类,才是富者越富,贫者愈贫。朝廷这是加派加错了地方。”

  宋闻贤也摇摇头,“大人说得是,的确加错了行当,海贸如此赚钱的行当,一年市舶税才十万两上下,运河八大钞关每年货价巨万,钞关税加起来也只六十七万两。其他杂项即便加了的,亦是常常拖欠,属下听户部的人说,不单是生员优免银拖欠,加派的盐课和杂项每年亦大量拖欠,确如王大人所说,光两淮加派盐课就累计拖欠百万,相比起来,天启的七年时间里,所有辽饷总计拖欠还不到一百万。杂项拖欠多,田赋催缴考成却急如烽火,甚至有征税官无法完成,逼得在衙门中自杀者。”

  陈新叹口气道:“若是那税官不死,就只有逼得百姓死,眼下各处都在闹旱灾,原本收成就不好,特别在北地,若是再加派,山东登莱抛荒的流民会更多。”

  “流民多些亦无妨,他们大可投奔我登州镇。”宋闻贤毫无同情心的道,“朝廷的加派确实有失妥当,原本的田地正赋实际是区别了田土收成的。松江府每亩正赋一钱二分五厘,加派辽饷一分二厘,只正赋十一而已,咱们登莱土地差,以宁海州为甚,每亩正赋仅一分二厘一毫,加派五厘八毫,这便加派了五成之多。”

  陈新对登莱的情形倒是知道,蓬莱县算是正赋最高的,也才三分八厘,宁海和招远都只有一厘多,跟松江的一钱二分相比,便可知收成差距有多大。

  宋闻贤抬头看看陈新,又有些兴奋的道:“属下打听过,崇祯四年的户部预算案里面,辽饷加派合计九百九十万两,其中的田赋加派六百六十万,比原本九厘银多出一百四十万上下。辽饷催迫甚急,各地甚至拖欠正赋先完辽饷,去年天下七成州县拖欠正赋一半以上,太仓里面实际多半都是辽饷,朝中和各地大员都看着这块肥肉,工部去年的辽饷分饷便二十万两,登州府亦留用八万七千两,只要咱们再打几个胜仗,明年登莱拿个两百多万或许都能行。”

  陈新嘿嘿一笑,“这次皇太极敢去打察哈尔,本官自然要用胜仗教训他一下,既然有辽饷,那建奴的人头远远不止五十两一个。想来皇太极亦是觉得打辽南无甚搞头,远不如察哈尔人口马匹众多。或许他亦留了人马准备伏击我,但不知道我已经有近两千骑马的兵。就是不知他到底准备了多少首级给本官。”(未完待续。)

  ps:求月票。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