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12章 聚歼残敌宿县_三栖特种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塔齐布千方百计前来支援的时候,天军正在进攻宿县中驻扎在李园的湘勇,这里大军的统帅是曾国华,曾国藩的六弟。

  曾国华的主要辅佐是文有王錱,武有李续宾。

  因为曾国藩知道六弟的忠诚没有问题,但是文治武功都只有一般水平。

  更可虑的是,他虽然平庸,还有一般平庸之人常有的毛病:目中无人,自高自大。

  因此,曾国藩就寄希望于王錱,这位罗泽南的高足。

  王錱确实机变百出,计谋过人,可以在这方面帮助曾国华。

  可惜他有时候太过聪明,因而缺乏大局观,甚至有时候会明哲保身,致使贻误战机。

  李续宾作战非常勇猛,是湘军中数一数二的猛将。

  但是这样的人才在战略决策、战役安排方面都没有错误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小-说-3.--

  刚才争夺得胜路的时候,如果依照他的主意,他主张全力以赴,全军上去,全力冲锋,一举切断天军的联系。

  可惜的是,曾国华和王錱二人,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作出这不支持的决定的责任,主要是在王錱的身上;如果他坚持,曾国华一定听他的。

  王錱幼有大志,十四岁时,在家中墙上刷字:“置身万物之表,俯视一切,则理自明气自壮量自宏。”

  王錱的目中无人,可以从他自作主张招募湘勇略知一二。

  他竟然在家乡招募湘勇时违背曾国藩的要求。

  曾国藩命令他招募“不超过三营”,去信告诉他的担忧是什么,说“恐两个月后无饷可发”。

  王錱却不听,招募六营三千多名新兵,幸好湖南巡抚骆秉章赠以一万两银子,以为新兵训练饷费。才渡过了难关。

  但是,这已经招致曾国藩的极大不满。

  曾国藩认为王錱是“太汲汲于名利之人”。

  曾国华虽然骄傲自大,但是对曾国藩还是尊敬服从,曾经向他请教带领军队的方略。

  曾国藩亦曾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向他传授。

  大体来说,就是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尚在次之。制胜之道,有的人归结在使用坚船利炮,其实,在人而不在器。

  他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不是在多添刀炮马匹,而在于慎选哨官哨长。

  也就是有了合适的人,又有好马好枪,可以逐渐添加。

  而选择哨官哨长。主要在实心办事,有忠义血性。

  其次在能吃苦,号令严明,有智谋。

  此中尤以实心办事最为重要。

  实心,就是真心实肠,朴实稳当,这是第一义。

  至于算路程之远近,算粮草之余缺。算彼己之强弱,都是第二义了。

  这也就是德和才之间的关系。

  德才兼备最好!

  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宁可用才低点而德好的人,决不可用才高德薄之人。

  但是有德之人难得,又不能无人可用。

  因此,选拔人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