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1章 祢衡之死_三国,开局被曹操偷听心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主公,我写的好吗?”吟诵一段,程阳便笑眯眯的向曹操看去。

  “好!非常的好!这种感觉就像,就像曹某自己写的一样,实乃曹某的肺腑之言!”

  【哈哈,笑死我了,抄的就是你的,能不是你的肺腑之言吗?】

  【等会儿,你不仅觉得是自己的肺腑之言,甚至,就是你的人生写照。】

  嗯?

  听到这几句,曹操就纳闷了。

  我没写过呀,这小子怎么说是我写的?

  奇哉怪哉,难道他的意思是,这首诗是送给我的?

  不等曹操思虑清楚,程阳又接着诵读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一听之下,顿时大为震惊。

  这小子,果然是天下奇才!

  怎么一首诗,竟,竟把曹某隐匿多年的心里话全都吐露了出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写得好,写得极其的好!

  不仅曹操万分感慨,孔融、祢衡,也都大惊失色。

  二人听说过程阳的诗句,但并没有亲眼所见。

  此时看他不过随意卖弄,寥寥数语,竟能写出如此苍劲有力、呜咽悲怆的千古名篇。

  真乃世所罕见!

  “服!孔某心服口服!敢问程公子,此诗中的老骥与壮士,写的是谁?”孔融双手一抬,郑重其事的问道。

  他自然清楚,程阳不过十七八岁,还没到老骥的年龄。

  他诗文中的意象,自然另有所指。

  程阳并未直接回答,反而看向了曹操。

  【既然是阿瞒的诗,那毫无疑问,指的就是阿瞒了。】

  【孔融孔北海,傲气是有的,只是才华嘛,与阿瞒比起来,差的可不是一丁半点。】

  【估计,也就和亮亮同学半斤半两,远远不如曹操与黄月英。】

  嚯,嚯嚯……

  曹操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他真想让程阳当着众人的面,把刚才那番话给说出来。

  孔融,是挺傲的,但他那点文采,拿出来吓唬吓唬小朋友还可以,与真正的大家一比,算的了什么?

  还有祢衡祢烧饼,什么玩意,连个作品都没有,整天狂的不行。

  曹操有意羞辱孔融祢衡二位,轻哼一声,笑了笑,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说道:“北海先生,烧,祢衡先生,不如,你们也来一首如何?”

  二人彼此对视一眼,都有些无话可说。

  但曹操既然发问,他们总得给个托词。

  孔融呵呵而笑,说道:“程公子珠玉在前,我等狗尾,如何续貂?罢了罢了,改日再来商讨诗文。程公子,听闻你庄内正在养鸭,咱们过去一观如何?”

  这老狐狸,明知不敌,想要开溜?

  曹操本来没打算放过他们,可孔融与祢衡早就站了起来,率先走到了庄园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