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五章 惊变_江山争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竟是外夷番邦之地,不是大隋疆域,他们等若无根之水,难以存留,一旦被三军将士知道消息,肯定会军心大乱,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关内,能誓死效忠者,会非常少。

  万一被高句丽得知消息,加紧反攻,也够他们的受的。

  裴矩素来足智多谋,擅用离间计等,说道:“陛下,这件事必须高度保密,不能外泄,我们可以将主力军前行撤走,不告知原因,只说大隋有事,陛下暂时要幽州,我们先一步撤走骁果卫和禁卫六军,最好黄昏时候就撤。然后命诸将军们半夜撤走各路大军,只留下一支人马断后,以防高句丽追击,使我军被动,遭到掩杀而大乱。”

  杨广听完之后,觉得大有道理,现在已经过了正午,白天撤军,的确影响太大,只有晚上撤军,所有人不知道缘由,好控制一些。

  “留下那一支将领断后合适?”

  虞世基道:“启禀陛下,自然是罗成将军,他数次充当先锋和断后任务,跟高句丽打的交道最多,足以胜任,即便途中三军将士得知情况有变,也不会过于惊慌逃命,因为后方有罗成将军在,可以阻挡后面的威胁,让大家撤退也能安心。”

  众人点头,都觉得罗昭云是不二人选,这不是猜测,而是对方几次大战,立下的功勋和威严。

  “嗯,就这样安排了。”隋炀帝微微点首,同意了这个提议。

  随后,杨广吩咐禁卫军收拾行囊,准备撤回辽东城的准备,对外宣传平壤城将破,陛下无需在这督战了。

  这样对军心影响不大,禁卫军不作他想,按军令拔营。

  夕阳西下,金锣收兵,今日的撤军,比往日要早了半个时辰。

  大军像往常一样,清理战场,掩埋尸体,包扎伤员,起锅造饭,一切如常。

  知道天黑之后,所有将领得到传唤,到陛下的行宫议事。

  李景、杨义臣、罗昭云、薛世雄、麦铁杖、鱼俱罗、赵才、卫文升等都聚集而来。

  当他们进入行宫,都愣住,因为杨广已经穿戴一身黄金甲,一副要远行的架势,而且营造被拔掉一些,许多禁卫军人马也收拾整齐,似乎要行军。

  杨广接见了诸将,语气凝重道:“关内有事发生,平壤城暂时放弃攻打,朕即刻赶回辽东,然后退回涿郡,尔等将军,回去之后,立即宣布撤军,但不得声张,连夜撤回辽东去,军中所有物资、攻具,全部放弃,粮草能带就带,带不走就扔掉,轻装上阵,天亮之前,必须赶过鸭绿江,明日天黑前,赶到辽东城。”

  诸将闻言,全都傻眼了,这次东征高句丽,耗资巨大,伤亡不小,眼看就要成功了,为何突然下令撤军?那这两个月,岂非白忙活了?

  但是,隋炀帝已经下了圣谕,并派出一些御史充当监军,跟随每一路军,严格监督行军之事。

  诸将不明白原因,所以也不敢太多怨言,一切听皇命就是了。

  杨广道:“罗成听令,你可以挑选两路军断后,阻断高句丽的追击。”

  “臣将领命!”罗昭云心知肚明,肯定是杨玄感起兵了。

  历史还是在继续,大方向并没有变化,只是诸多细节不大相同,罗昭云明白,机会来了,即便杨玄感两个月后被平叛,但是大隋也要烽烟四起,大限将至了。

  隋炀帝安排之后,大军立即出发,行辕大帐和鹿障等都没有动,从外面看上去,就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为了稳住军心而已。

  众将军回到各自大营,完全不能理解,但还是要照做,当夜撤军,不得延缓。

  罗昭云留下了两路军,就是薛世雄和麦铁杖的人马,因为这两支人马最勇悍,而且都跟随他打过第一次高句丽战,最为可靠一些,十万精兵一定要紧握在手中,回到辽东,还有大用。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