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39 华皇的经济大棒】_甲午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次面料巨额亏损。

  这时候萌总裁突然大量收储,价格比市场价高,又略高于豆农的种植成本。

  整个市场发现,华皇已经改变策略了,那就是:既然国产的大豆不可能满足需求,华皇就靠巨量的储备来稳定市场价格。

  价格太低时,华皇让中央粮食储备收购,价格太高时,华皇让中央粮食储备抛储。

  所以到了1877年年底,大豆储备达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消耗量时,没人敢去炒。此后,国内的大豆价格基本上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在华皇统一之后,隔段时间就要爆发的清廷手里的那些粮荒,油荒,盐荒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

  过去之所以会这样,因为土地在地主们的手里,现在土地在国家手里,在华皇手里,华皇手中有经济大棒,三两下就把一帮过去习惯了靠囤积居奇发财的封建商人给敲成肉饼了,这也是为什么华皇在和平夺取权力,没有死人,没有大量没收私人财产的前提下,华国的经济和局势始终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

  华皇就像是在玩一个游戏,哪里冒出一个头,就用手中的经济权力敲下去。

  这个年代的君主,稍微懂一点经济,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就会发生非常可怕的连锁反应,人们即将能看见这种反应了。

  华皇统一之后,不单单是要面对国内的封建资本的博弈,还要面对强大的外来资本的考验,因为华国是开放的经济,虽然一个农业大国,对待那些工业列强开放经济是很危险的事情,但是华皇仍然这样做了。

  主要华皇认为,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自给自足的国家,外来的商品再强势,在同等价格的前提下,没有办法干过华国本土产品。

  外国资本想要控制华国市场,压制华国市场,他们要追逐最大的利润。

  在1877年——1879年之间,华皇和国外资本在主粮上对撼规模宏大,空方是华皇,多方是国际投机资本、国内买办、国内的小投机商,主要是英法,荷兰,西班牙,这几个在亚洲有大片殖民地的国家。

  到1879年的年中,华皇靠着华国的粮食储备,突然放货,全面压迫市场价格,空方大胜,多方全面爆仓。

  这一切,归功于华国的粮食自给自足,略有赢余,可以建立庞大的国家储备,和华皇一直在暗中吸纳全球粮食,建立的强大情报体系——统计局也功不可没。

  在全球经济没有实现一体化的1879年,华皇的情报体系,已经实现了全球一体化,这一点,是华皇最成功的地方,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华皇最明白信息的价值。

  华皇现在对内,对农民的政策是,主粮靠国内的农民,哪怕价格再高,只要你种,我就收。

  其他经济作物,如果国内的产量不足,需要进口,就建立国家储备来调节价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