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八十六章周维汉:加强我们的学习_亮剑之从永不磨灭的番号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这一点,让之后的工作困难重重。

  皖北根据地建立之初,对于是否立即进行土改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当时罗本忠和赵秉章尚未到达皖北。

  以13旅和15旅为首的从冀鲁豫南下干部认为应当机立断,每收复一个县城,马上进行土改,不给当地士绅串联的机会,尽快获得当地老百姓的支持。

  但是皖北当地或者说白区干部则认为临近夏收,应稍缓土改的时间,田里种的粮食是谁的就由谁来收,尽量避免激化矛盾。

  两者意见相反,终究是立场不同,南下干部有着强大武力作为保证,况且在当地没有关系网,自然做起事来少了些许顾忌。

  白区干部很多都是后来从当地发展出来的,成员中当地人居多,他们在当地深耕多年,是有一定人脉关系的,否则怎么可能在敌占区立足?

  在成立地方政府之后人员更是迅速膨胀,由于普通农户家庭出身的人少有能接受教育的,所以这些新加入的人员以地主士绅家庭出身居多,周维汉认为一些人是有一定的革命倾向的,但其中也少不了投机倒把的分子。

  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这些人在当地关系网深厚,牵连过多,以至于推行政策在地方政府内部就阻力重重。

  当时冀鲁豫分局综合考虑,同意了白区干部的想法,但同时也让罗本忠带领一批人南下加以制衡,罗本忠出任两个根据地最高领导人,在党政军方面负总责,赵秉章则是军事方面总负责。

  罗本忠在政治斗争方面颇为老练,在治理根据地上也颇有心得,但他到皖北的时候有点晚,以至于势大难治,没能在短时间内打开局面。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