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北平的优劣_大明最强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蒋瓛道;“实不相瞒,殿下,如果我能说上话的话,定当力荐陛下迁都北平。”

  “为何?”

  朱标平心静气的看着蒋瓛,北平确实是个好地方,做都城是足够了,但问题也当真是一大堆,首先一点,和关中地区都面临着缺粮问题。

  如果不能做到自给自足,全靠着南粮北调,那对于朝廷来说,当真是极其消耗精力的了。

  蒋瓛道;“这要是让我说个具体的出来,我也说不大上来,不过我知道,迁都北平的意义,肯定要大于留在应天的好处。”

  “意义?”朱标擦了下嘴角,平静道;“杨宪,你知道迁都北方都有什么意义吗?”

  “大的下臣不敢妄言,但就眼下来看,新朝定都北方,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北方民心,尤其是燕云之地,自唐末儿皇帝开始,数次易手异族四百年矣。”

  “新朝初立,人心未定,若是这个时候,朝廷迁都北方,自然会给北方百姓以强大的信心,但北平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他没有产粮地,一切都要靠朝廷从南边调粮,太麻烦了。”

  杨宪也是直接说出了北平了缺点,缺粮,真的缺粮。

  实际上,适合做都城,还不缺粮的,也只有应天府了。

  但朱标虽然更倾向于一动不如一静,可蒋瓛的一番话,倒也着实让朱标惊醒。

  大明第二战神,朱祁镇兵败被俘,明朝廷死战不降,未必没有三代君陵具在北平的缘故,祖宗陵寝,宗庙。

  一旦跑了,就是把祖宗放在敌人的脚下,被敌人肆意践踏。

  朱标点了点头道;“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问题,缺粮嘛。有没有其他办法能在北平种出粮食?”

  正当朱标心神忧虑时,沈万三道:“北平铁定是种不出来供养京师的粮食,不过我知道有个地方,若是用的好了,肯定可以。”

  “你要在大草原上种粮?他娘的,大草原上能种粮的话,哪还有什么匈奴,突厥,蒙古。”朱标瞥了一眼,华夏是不开拓吗?

  从黄河流域,一直到眼下,等到大明在洪武十五年之前真正统一中华那天,所有老祖宗看见,能种粮,触手伸的到的地方。

  只要能种粮食,老祖宗找就给它烙上了华夏的印记。

  那些认为华夏不开拓,蒙古能打到欧洲去,华夏只能在窝里玩的家伙们,估计也是地理没学好,或者他们不知道世界是圆的。

  华夏处于中轴线上,从中原出兵到欧洲,要比蒙古多走一倍以上的路程,乃至更多,华夏向西开拓到西域,实际上已经到了极限。

  天高皇帝远的,可不好玩。

  “当然不是,草原怎么能种粮呢,但是向东,辽东可以种粮啊,我去过辽东,那边有一大片的平原,不过都是些没开发好的=地方。”

  “如果殿下真的想要迁都北平的话,可一定要提前告诉沈某,沈某好去辽东圈地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