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章 二战河西 (抵达居延)_大汉永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章二战河西(抵达居延)

  霍去病和刘瀚这一路走得艰难,可他们终究是到了居延泽畔。

  这时候的居延泽可是大绿洲,大湖,像是海一样。

  湖面上碧波荡漾,湖畔芦苇丛生,湖中生长着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鱼类,天鹅、大雁、鹤、水鸭等常来此栖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站在湖边,日光照射湖面,波光粼粼,刘瀚内心分为平静,他感觉好像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一同消失的还有这些天的疲惫和痛苦。

  微风拂过脸庞,带着湖水的气息,他只感觉内心无与伦比的宁静和满足。

  “此情此景,我真想吟诗一首。”

  刘瀚诗意高涨,可感觉又啥都说不出来,后世好多诗词不符合这场景。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不行,不应景,没有那么多绿柳。”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不对,这不是西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没有荷花呀。”

  想了一会儿,他终于想了两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你这是诗?”

  霍去摇摇头,他欣赏不来。

  汉代文人写诗的很少,西汉文人诗主要有以刘邦《大风歌》为代表的楚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传统典雅的四言诗以韦孟《讽谏诗》等为代表。

  华夏诗歌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先秦时期,那时代最早的诗歌形式是“诗”,由音乐和歌谣演变而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感悟和抒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逐渐成为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尤其是在唐宋两朝,诗歌达到了鼎盛时期。

  而这个时候,汉武帝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多久,儒家虽然开始强大,但诗歌真的不算多。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汉武帝后期,完全打赢匈奴后,他开始享乐,正式建立乐府官署,由精通音乐的李延年充任协律都尉,负责制定乐谱和训练乐员,同时大规模地搜集民歌配乐演唱。

  乐府官署的设置,使汉代民歌得以大量保存,在汉代文人诗坛特别冷落的情况下放射出异常绚烂的光彩,从而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汉乐府民歌题材广泛,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