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7章 一个怪圈_大汉永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7章一个怪圈

  “上朝。”

  “山呼。”

  “吾皇万岁。”

  “再呼。”

  “万岁。”

  “三呼。”

  “万万岁。”

  刘秀高坐龙椅,穿着冕服,特别隆重,接受百官的朝拜,这是东汉的大朝会。

  朝会是华夏古代国家君主与臣民、中央与地方的会晤、决策和礼仪体系。

  它源于原始社会议事会议,经夏商周的发展,在秦汉得到进步完善。

  汉代的朝会形式还分为:常朝、内朝、大朝会。

  除此之外,还有廷议,廷议的参加者除了宰相、御史大夫等重要大臣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大臣。由于廷议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因此能够在大臣讨论之后就能做出决定。

  常朝是比较常见的,是汉代中央决策性会议的重要形式,通常汉代皇帝会召集大臣召开决策性会议,在史料中经常出现“召公卿议”“召群臣议”公卿、群臣主要是朝中二千石到六百石的朝官。

  在朝会中,皇帝对议事有很大决断权,但是皇帝也会审时度势,并不是只根据自己喜好意孤行的对议事做出决定。

  另外,汉代参加常朝的人员复杂多变,在不同时间段有资格参加常朝的人员有明显特点。

  如汉初诸侯王参加常朝议政,并在常朝决策会议中发挥主导作用,之后在常朝会议中逐渐失去决策权。而整个汉代常朝参与的主体是官僚系统人员。

  常朝地点也一般在丞相府百官朝会殿中,皇帝也会亲自召开并参加的议事。

  另外,汉代常朝召开的时间理论上是固定的,可能五日一次,可能初一,十五。

  常朝具有自身特点,正是由于常朝召开的相对固定性,参加朝臣的相对广泛性,才更显示常朝在汉代政治上体现的的积极作用,减少议事的决策失误,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定程度上保证国家稳定发展。

  随后便是内朝了,这是武帝弄出来的,参加内朝的人员主要是大司马大将军及侍中、常侍、散骑等加官。

  这些能取得加官身份的成员都是在皇帝身边比较受宠的人,主要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他们不属于三公九卿系统,也不同于为皇帝日常寝食服务的仆役。

  他们本职主要是议论政事、谏诤拾遗、作为皇帝顾问、宿卫皇宫保护皇帝安全等,与皇帝关系密切。

  由于内朝议事的重要性,其召开地点也是具有私密性的。

  比如,东汉议事决策地点有章德殿、崇德殿、宣德殿。

  另外,内朝召开相对频繁,其灵活性来自于当权者,内朝召开地点的私密性,参加人员的亲近性,也使内朝召开的灵活性更突出。

  大朝会是汉代最典礼性的朝会,其召开规模较大,主要是彰显国家威仪。参加人员庞大,部分是两千石到六百石的官员,还有部分是臣服汉朝的周边少数民族代表。他们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