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3章 刘秀起义_大汉永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3章刘秀起义

  地皇三年(22年),夏秋之季节。

  南阳地区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饥荒,使得原本是一个富饶的农业城市南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

  大片的农田因为长时间的干旱和蝗灾,已经变得颗粒无收。

  曾经是稻田的地方,现在只剩下一些干枯的稻草根在土里。

  原本繁忙的市集也变得冷清,商人们关门歇业,街上只有一些衣衫褴褛的难民在游荡。

  在这个艰难的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开始变得六亲不认。

  家族、朋友、邻居,甚至是亲人,都难以幸免。

  每个人都在为食物而奔波,甚至有人开始偷窃和抢劫,这些原本安静的乡村,现在变得混乱起来。

  官府根本没有作为,他们忙着打仗,剿灭起义军,每天都有人饿死。

  而刘秀因为善于经营田产而避免了饥荒,但他哥哥刘縯所收揽的门客中有不少人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甚至很多人干脆去参加绿林军了,刘秀因此差点受到牵连。

  好在刘秀在灾荒之年收获了不少粮食,于是为了躲避官吏追捕,他逃到商业繁荣的宛城去卖粮食了。

  而这个时候,宛城有两个精神小伙,准备干大事了,这两人叫李通和李轶。

  李通的家族世代以经商出名,可为是家财万贯,他的父亲叫李守,身长九尺,据说容貌与常人特别不同,为人严肃坚毅且刻板,居家如处官廷。

  李守最开始的时候是跟着刘歆混饭吃的,算是半个弟子,也喜好天文历数和预言凶吉的图谶之学,曾经担任新朝的宗卿师。

  平帝五年,王莽摄政,郡国置宗师以主宗室,盖特尊之,故曰宗卿师也。

  李通因为父亲的提携,混得不错,担任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气。

  后来有一次,李通听见父亲李守说过图谶上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心里经常想着这件事,他是要干大事的,要封侯拜见将的,怎么能干一个小小的县丞?

  他当即决定,这谁爱干谁干,反正老子不干了,说辞职就辞职,很是任性。

  当然,他有任性的资本,人家家里很富足,是乡中第一。

  恰好这两年,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兴起,感觉都快打到南阳来了。

  李通感觉机会来了,他的理想有可能会实现了,便找到自己要好的堂弟李轶,商议说:“现在四方扰乱,王莽这老家伙的政权眼看就要垮台,汉朝当兴起。

  南阳的刘氏宗室,只有刘縯兄弟能泛爱并容纳豪杰,可以与他们共谋灭王莽兴汉朝的大事。”

  李轶笑着说:“大哥和我所想的一样呀,不愧是兄弟呀,刘秀如今就在宛城,咱们去找他吧。”

  “你引荐一下吧。”

  李通立刻就派李轶去迎接刘秀,刘秀不知道要干啥,但感觉李通是个士君子,故而敬仰,所以自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