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_大汉永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4章多歧路,今安在

  而几个月后,得知这些消息的刘瀚,不知道该哭还该笑。

  这些年但凡敢杀大汉使者的人,都没啥好下场,不是亡国就是灭种,别以为你大宛远就算了。

  即使远在天边,只要还在这地球上,只要汉武帝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你鸭灭了我大汉使者,还不给我汗血宝马,朕给你黄金已经是先礼后兵了,马不想给,黄金又想要,还杀人,简直了。

  那就一个字打,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刘瀚都不得不佩服大宛国王的勇气,同时也为他默哀。

  没过几天,太子刘据就急匆匆的来府上,“太子是为了陛下要发兵大宛的事情?”

  “是呀,太傅睿智,国家年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去年才发兵又西南,找什么去大夏的路,现在又要打大宛,主要是路途遥远啊,这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又有多少人妻离子散?”

  刘据说着,神情哀伤。

  “伱已经劝过陛下了?”

  “是呀,父皇怎么也不肯罢休,准备让贰师将军出征了。”

  刘瀚看有些无语,你都劝不了,我劝有什么用?而且他又不想劝,这两年汉武帝越发的疯狂,求神拜佛,好大喜功,他打大宛就是为了汗血宝马,不得到这个东西他不会罢休的。

  他无奈开口,“你都劝不动,我劝又有什么用?陛下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如果大将军还在,或许能劝得动。”

  “可是百姓真的承受不了了,大宛如此遥远,怕是一年半载都打不下来了,去年兖州、青州皆有大旱,国家正是要休养的时候,父皇怎么能为了一己之私,妄动利器?”

  刘瀚盯着他的眼神看了很久很久,可看到的只有真诚。

  他叹一口气,说道:“据儿,过刚易折,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样反而要好一些。”

  “可据儿不忍心看着父皇犯错,看着百姓受苦,据儿其实也知道,父皇性格固执。

  可为人臣,我当劝谏君王,施行仁政;

  为储君,我当庇佑万民;

  为子,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万万不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好家伙,真是张口就来,儒家典籍烂熟于心,幸亏刘瀚这些年闲着没有事情,也读过许多儒家典籍,不然真不知道这太子说的啥。

  在封建道德体系中有这样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应该说,这句话造就了很多“愚孝”的人,即便是父母犯了大错,他们也会选择曲意逢迎,以为这就是“孝道”。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传统的就是儒家的,所以一直以来儒家思想为这句话背了很大的黑锅。

  《孝经》中就有,曾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