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6章 开战?太棒了!_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6章开战?太棒了!

  历数高丽近年的动乱,都和日本人高度相关。

  日本正在疯狂造舰,最紧张的不是清帝国,而是高宗和闵妃。

  日本在建的“吉野”号,排水量只有4150吨,按照时下的海军理论,根本无法威胁到排水量高达7000吨的“定远”和“镇远”,所以清帝国用军费修园子也就可以理解了。

  阿穆尔军区为高丽训练的新军还没有部署到高丽,高宗和闵妃寝食难安,所以入冬前,闵妃带着王世子李拓直接跑到海参崴,入住今年夏天建成的行宫。

  高宗和闵妃来海参崴的次数太频繁了,每年都要来个两三次。

  一来二去,高宗就干脆在海参崴买地建行宫。

  对于这种事,乔治肯定大开绿灯。

  甲申政变后,阿穆尔成为高丽的新爹,清帝国和日本协议撤军后,宗主国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

  叶罗欣原形毕露,面对战争的第一反应是欢欣鼓舞。

  在伊藤博文返回日本之后,整装待发的日本舰队终于点火起锚开往仁川。

  乔治第一时间召集米柳京、米哈伊尔、和叶罗欣开会。

  之前日本人如果愿意掏真金白银,还可以从高丽获得农产品。

  甲申政变后,高丽的对外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向阿穆尔出口劳动力成为高丽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对日贸易迅速减少,来自阿穆尔的工业品逐渐占据高丽市场,引发日本商人的强烈不满。

  高丽政府反应迅速,11月25号下令取缔釜山、元山、仁川三地的日商居留地,没收日商财产,驱逐日裔移民,并停止对日本的农产品销售。

  甲申政变前,对日贸易额超过高丽对外贸易总额的80%,日本商人从高丽廉价收购大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运到日本高价出售,从中牟取暴利。

  米哈伊尔不想打仗,只想赚钱。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高丽国门,强迫高丽政府签订《江华条约》,从此高丽沦为日本的原料产地和劣质商品倾销地。

  米柳京让伊藤博文去找乔治。

  就算高宗不捐钱,乔治也会特批李拓入学。

  造成高丽困境的罪魁祸首,不是清帝国也不是俄罗斯,恰恰是一海之隔的日本。

  《江华条约》中的很多内容对高丽是非常不利的,通过《江华条约》,日本商品在高丽免征关税,日本货币可以在高丽流通,日本还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这些不公平条款是对高丽主权红果果的践踏。

  乔治还是注意到高丽民间的反俄情绪,有必要加以引导。

  日本商人极其蛮横,将高丽海关工作人员打伤,驾驶商船强行闯出釜山港,再此过程中还有一艘高丽海军巡逻艇被撞沉,造成四名高丽水兵死亡。

  而是向清帝国求救。

  伊藤博文就差点被气歪鼻子。

  高丽抱阿穆尔大腿的时候,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