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4章 人是物非_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4章人是物非

  海参崴给米柳京最大的惊喜不是汽车。

  而是海参崴的技术研发团队。

  俄罗斯不是没基础,但是俄罗斯的技术研发能力,就实在是让人一言难尽。

  三棱改四棱这种事吧,看着就像笑话一样,但是在俄罗斯实属正常操作。

  海参崴真正开始搞工业,其实也就这一两年的事。

  其他的都不说,就拿机械厂说事儿。

  西伯利亚舰队的修理厂,都已经存在很多年了,现在也有这个部门,每年还要花不少军费维持呢,米柳京当过陆军大臣,很清楚俄罗斯帝国的军费都是怎么花的。

  海参崴机械厂,是从橡园的手工作坊开始起步,从最开始的伊戈尔师徒两人,到现在仅技术人员就已经发展到超过200人。

  这里只说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不算。

  海参崴机械厂的成绩也确实是对得起乔治的投资。

  从最开始的双管猎枪,到现在的汽车生产线,海参崴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发展速度,让米柳京根本无法理解。

  元素周期表筹建帝国大学还用了整整十年呢,沙皇将阿穆尔封给乔治这才短短几年时间,米柳京都无法想象海参崴十年之后是什么样。

  米柳京希望自己能活到十年之后,亲眼目睹。

  “其他方面不敢说,在医疗和教育方面,我敢保证,符拉迪沃斯托克在整个帝国都是最先进,最完善的。”

  米哈伊尔很骄傲,海参崴用来吸引欧洲移民的主要方式就是教育和医疗。

  华人不用,只要能吃饱饭——

  也不用非得吃饱,只要不饿死,哪怕吃不饱,对于很多华人来说,就已经是天堂了。

  海参崴从欧洲输入的,主要是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生活标准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这方面就是海参崴的优势了。

  欧洲的医疗和教育,咱也不说没有,但是只针对权贵阶层,普通人很难享受到。

  医院是有的,水平就参差不齐,为权贵阶层服务的医院,普通人进不去,也进不起。

  学校的情况也是一样,穷人家的孩子都在血汗工厂呢,想接受教育?

  祈祷下辈子投个好胎吧。

  技术人员在欧洲的地位,其实比工人也强不了多少,那些真正拿高薪,身居高位,功成名就的技术人员,人家也不来海参崴。

  海参崴能吸引到的是那些自身有能力,却郁郁不得志的人。

  体质问题哪都有,马克沁在美国还被某发明家针对到,不得不从美国跑路去英国呢,欧洲每年移民去美国的人那么多,你猜是为什么?

  没有欧洲的人才输入,美国就是个嘚。

  海参崴为那些不甘心的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可能。

  美国那是什么地方啊,罪犯的流放之地,奴隶贩子的后代,看看美国人在欧洲受到的歧视,就知道此时的美国人,在欧洲是什么声誉了。

  海参崴虽然也是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