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6章 怕他们听不懂_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6章怕他们听不懂

  这个时代的家庭,三五个孩子很正常,七八个孩子不稀罕,十个以上才算是俄罗斯英雄。

  可是当一对哥萨克夫妇,领着整整十个年龄都在十岁上下的孩子,说都是他们的孩子时,就算再傻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你家十胞胎啊——

  关键连头发的发色都不一样,有的黑,有的金,有的偏红,你家还基因突变咋的?

  “哥萨克如果家里的孩子太多,养不起的话,是可以把孩子送人的——”叶罗欣努力让乔治接受这个事实。

  行吧,对于乔治来说,也就多个人多张嘴的事儿。

  叶卡捷琳娜有事做了,她和达莉亚从哥萨克们抵达海参崴的第一天起就亲力亲为,今天给孩子们送去食物,明天给孩子们送衣服,后天担心孩子们没有玩伴,叶卡捷琳娜居然让米哈伊尔去清帝国买狗。

  乔治坚决拒绝这种行为。

  孩子们怎么可能没事做呢,12岁以前的孩子,都要去上学。

  12岁以后的,如果选择工作,可以进工厂从学徒做起,男女都要。

  真不是乔治压榨童工,而是这个年代,别说12岁,10岁就开始工作也是很正常的事,穷人家的孩子没资格享受生活。

  英国是最先进的国家了。

  可是在英国,工厂里的童工也比比皆是。

  这个时代甚至都没有“童工”这个概念。

  乔治唯一能做的,是尽可能为工厂制定更严格的制度,为工人提供尽可能完善的保障,并且为工人提供提升自己的机会。

  想进工厂的话,头发是必须剪掉的,最起码不能留长发,因为去年就有工人的辫子被卷进机器,现场惨不忍睹。

  所有工厂都统一提供服装,一人一件羊皮袄是必须的,这袄每年都发一件,算工厂的福利,工人不需要额外出钱。

  工厂里的伙食标准也挺不错的,乔治严格要求工厂管理人员,必须和工人一起用餐,就算乔治去工厂视察也不例外。

  位于锡霍特山脚下的201厂,是海参崴目前规模最大的工厂,拥有400名工人。

  201厂主要生产黑火药,无烟火药的技术有,但是没生产,因为目前还用不到。

  无烟火药主要用于军事用途,海参崴目前的需求以黑火药为主,无论开山还是挖矿,以及修路采石,都能用得到。

  火药工厂,对于安全的要求极其严格,厂区使用热水循环取暖,严禁明火,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规定,不管是谁,都直接送去挖矿。

  这里的工人都和工厂至少签了五年工作协议,协议结束前不允许离开工厂。

  待遇自然也是极好的,每人每天30戈比,这个标准即便放在圣彼得堡都是首屈一指。

  乔治来到工厂的时候,恰逢午餐时间,于是乔治直接去餐厅,和工人一起共进午餐。

  “乔治,这不合规矩——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