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2章 遍地黄金_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2章遍地黄金

  以军港为代价拉俄罗斯下水,是德国人的建议。

  这事儿吧,本身就透着诡异。

  穆麟德是德国人,他不是德国外交官员,而是李章铜的幕僚,是被李章铜私人派往高丽,协助高丽办理税务,而不是接受清帝国的委派。

  这样问题就来了。

  李章铜的幕僚抵达高丽后,不潜心税务,却时刻鼓动高丽独立,并且积极为高丽寻找保护国。

  穆麟德想干吗?

  想当高丽摄政王吗

  乔治在不了解这件事的始末之前,无法揣测穆麟德的动机,“多尔戈鲁科夫”号邮轮抵达塞浦路斯,接上正在塞浦路斯等候的叶卡捷琳娜,一起前往海参崴。

  和叶卡捷琳娜一起登上“多尔戈鲁科夫”号的,又是一大堆机器,其中有德国西门子最新改进的发电机,以及数箱来自美国的碳丝灯泡。

  灯泡的出现,让乔治喜出望外。

  在圣彼得堡,即便是加特契那宫,照明也全靠蜡烛,别说灯泡,连电都没有。

  碳丝灯泡是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在实验室里可以点亮1200个小时,实际使用中虽然寿命下降,可毕竟是具备了实用价值。

  碳丝灯泡并不是爱迪生的发明,而是亨利·戈培尔的发明,亨利·戈培尔在1854年发明了碳丝灯泡,当时已经可以亮400个小时,不过亨利·戈培尔并没有申请专利,于是让某人捡了便宜。

  乔治不会做灯泡。

  但是乔治知道未来灯泡用的是钨丝。

  所以——

  想想全世界的照明市场有多大吧。

  这又是个前景无限广阔的生意。

  “你的尤里耶夫宫已经建好了,今年冬天,我们就把电灯安装到尤里耶夫宫,照亮每一个角落。”叶卡捷琳娜很兴奋,电灯比蜡烛好太多了,也比油灯更安全。

  “我觉得我们需要一个水电站。”乔治对海参崴周边丰富的水力资源印象深刻。

  海参崴就那一小块平地,周围都是山。

  海参崴周边的水力资源很丰富,有名有姓的大江大河好几个,完全具备发展水电的潜力。

  乔治想在海参崴搞工业,离不开电力供应,水电廉价又环保,一本万利,乔治没理由拒绝。

  “水电站是啥?”叶卡捷琳娜不知道什么是水电站,否则以叶卡捷琳娜的性格,高低也得给乔治买一个。

  “水电站就是利用水力资源发电,原理跟西门子的发电机差不多。”乔治解释的有点笼统,不过已经够了。

  叶卡捷琳娜抱着乔治的头,在乔治脑门上美滋滋亲一口,大声表扬:“我儿砸就是聪明!”

  乔治只能说您老高兴就好。

  邮轮速度也不慢,经苏伊士运河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日本海,乔治特意吩咐从济州岛和巨文岛旁边经过。

  西伯利亚舰队虽然得到了在济州岛上修建军港的权力,但是一年过去了,还没有动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