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4章 1884年的飞机_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4章1884年的飞机

  乔治希望俄罗斯帝国从上到下,都能提起对日本的重视。

  可至少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现在的日本,对于俄罗斯帝国来说太弱小了。

  1868年明治击败德川幕府,开始明治维新。

  明治野心勃勃,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模仿欧美国家建立了一批以军工、矿山、铁路、航运为重点的国营企业。

  明治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日本国力弱小,发展近代工业所需的绝大部分资源都需要进口,日本政府无力承担,所以在1881年,日本政府不得不将官办企业廉价出售给特权商人,走上有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

  目前的日本,钢铁厂有,但是没产量,兵工厂也有,同样因为缺少原料,实际上只是组装厂,航运企业所需要的船只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铁路公司虽然有了,但是却连枕木都无法自产。

  明治很沮丧,维新了十几年,日本除了纺织业有了一些成绩,在其他方面毫无建树。

  日本的纺织业也是建立在对工人压榨的基础上,纺织机的动力甚至都不是蒸汽机,而是人力或水力。

  众所周知,纺织厂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女工。

  明治维新的启动资金又是靠日本政府组织日本女性集体下南洋卖那啥卖出来的。

  所以日本的维新,完全是建立在对女性的压榨上才艰难起步。

  这样的日本,确实不配得到俄罗斯帝国的尊重。

  “乔治,你担心过度,即便到下个世纪,日本也不配成为俄罗斯的对手。”科尔夫完全看不上日本,对乔治的提醒不以为然。

  “限制日本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资源,一旦日本拥有资源,日本的发展速度会让世界震惊。”乔治虽然不喜欢日本,但也得承认,纵观日本的崛起过程,完全就是一本脑洞突破天际的超级爽文。

  日本真正腾飞,是在甲午清日战争后。

  日俄战争后,日本已经拥有和俄罗斯平起平坐的资格了。

  “那又怎么样,日本该去哪儿获得资源呢?”科尔夫不认为日本有机会。

  理论上日本确实没机会。

  可谁让日本旁边有个更加费拉不堪的清帝国呢。

  日本发展工业所需的一切资源,都能通过清帝国得到。

  甚至就连进一步提升工业水平所需要的资金,都是清帝国提供的。

  乔治现在所能做的极为有限。

  日本虽然国力弱小,至少国内有人。

  海参崴连人都没有,还不如日本呢。

  西伯利亚舰队效率高,圣诞节前,将第一批工人送达海参崴。

  米哈伊尔不管人是从哪儿弄来的,按照人头付钱,先把人安置到农庄调养身体,开春之后进山。

  不调养不行,用米哈伊尔的话来说,这些工人一阵风刮过来都能吹倒,让他们现在去干活,不出三天就全部累死。

  高丽的动乱虽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