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6章 文明_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长崎花钱买的,一次买了很多,用来招待西伯利亚舰队的将军。”米哈伊尔用法语向乔治解释,刘四正在努力学习俄语,法语完全听不懂。

  乔治知道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就是这么来的。

  这么看起来,日本底层民众的生活也艰难,难怪小日本那么爱冒险。

  日本发动清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都是在冒险,任何一次失败,都会给日本带来灭顶之灾。

  幸运的是,日本两次都赢了。

  这也让日本在冒险的道路上彻底失控,直到二战彻底失败。

  清帝国每逢灾年,同样有很多人卖儿卖女,易子而食。

  乔治宁愿花钱去清帝国买人,都不去日本买艺伎。

  “为什么不去找找清国的传教士呢?”乔治鬼主意多,传教士在清国的风评,总比人贩子好很多。

  《马可·波罗游记》首次神秘的东方帝国介绍给欧洲,引发轰动。

  万历年间,利玛窦来到远东传教,他干的最重要的是却是翻译。

  而且不是将西方的著作翻译到东方,而是将东方的著作翻译到西方。

  利玛窦抵达明帝国的时间,和欧洲启蒙运动的时间差不多。

  剑桥大学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中坦诚:在18世纪,没有一个欧洲人认为欧洲文明是其自身创造出来的——英国工业化,只是更早的东方原创发明与向外传播的最后阶段。

  18世纪的欧洲,甚至连“文明”这个词都没有。

  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剑桥大学说的。

  “找传教士干什么?他们是清帝国最苦逼的一群人。”米哈伊尔哈哈大笑,在清国传教就是笑话。

  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在东方忙活了几百年,发展的信徒没几个,鸡蛋倒是发出去不少。

  为了将华人吸引到教堂,传教士就给来教堂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发鸡蛋。

  最初是华人拿到鸡蛋转身就走。

  于是传教士就将发鸡蛋的时间,改为宗教活动结束后再发。

  在斗智斗勇这件事上,华人从不输人。

  于是华人就算着时间,掐着点等快要发鸡蛋的时候再去教堂。

  传教士传教不行,但是要让他们帮忙在灾年买人,他们效率还是很高的。

  只要支付报酬。

  这同样也是积德行善。

  “我在清国找到了一些玻璃工人,他们的技术很高超,可以制作望远镜。”米哈伊尔若有所思,对于乔治来说,清帝国是一个更待开发的巨大宝藏。

  欧洲的玻璃技术起源于威尼斯人。

  威尼斯人的玻璃技术是哪来的?

  总不能是凭空掉下来的吧。

  这个问题偏题了,这里不做讨论,避免引战。

  乔治对这个信息还是很感兴趣的。

  乔治的玻璃厂,需要大量有经验的熟练工人。

  玻璃厂不仅要生产墨镜,还要生产各种仪器,望远镜的市场同样重要,军用望远镜这一块的需求量很大。

  “太棒了,把他们弄过来,不管用什么方式。”乔治第一次对清国文化产生浓重兴趣。

  21世纪的东方文化,经过上百年的涂炭,已经支离破碎,早已不是历史上的真实面目。

  18世纪之前的欧洲,连文明的概念都没有,怎么一下子就突然启蒙运动了?

  西方历史上那么多所谓的伟大哲学家,他们难道就没有对欧洲的状况进行过思考吗?

  乔治不是翻案,只是希望了解真实的历史。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