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669章 喜峰口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

  为了避险,董朝甫没有选择近路,而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先到都山口,再往青龙河,虽然路程多了一倍多,但遇上大股蒙古骑兵的机会却应该会少一些,尤其这一路有都山山脉的起伏和一些小林子,可以提供一些掩护。

  黄昏时,他们到达都山,夜晚就在都山口休息,第二日天不亮,就向青龙河而去,而刚出都山口,迎面就有蒙古侦骑出现,一共十几骑,直面而来,已经来不及闪躲了。

  “什么人?”蒙古骑兵呼嗬着。

  三个年轻夜不收都是脸色发白,右手本能的握住了马鞍下的短弩。

  董朝甫却是不慌不忙,纵马迎了上去,举起手中的腰牌,用蒙古语大声的交涉。

  有董朝甫手中的腰牌和沉着的应对,加上蒙古人一向马虎松散,这里又不是双方侦骑经过出没的地点,因此在询问了两句,董朝甫对答如流之后,他们便相信了董朝甫等人的身份,纵马离开,继续向长城逼近。

  三个年轻夜不收在心里长长松了一口气,虽然表面上沉默,但看向董朝甫的眼神却都有犹豫,像是在说:太危险了,参戎,我们回去吧。

  董朝甫看出了部下的心思,马鞭向前一指,老脸如水的说:“前面就是青龙河,我们一望就回!”

  两个时辰后,中午时分,他们来到一处叫“汤兔右”的地方,这里距离青龙河,已经不足三里地了。

  董朝甫寻了一个高处勒住战马,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抽出一根单筒,拉长了,向青龙河的方向望去---这是太子殿下送给他的千里镜,但他平常很少使用,他还是更相信自己眼睛的直接观看,而不是通过这个单筒。

  三里之处,已经微微泛黄的绿色原野中,一条弯曲的河流正静静流淌,宛如横亘在草原上的一条丝带。

  而在这条丝带的两边,有不少的蒙古骑兵正在饮马或者是洗马,但更多的蒙古骑兵却是经过青龙河,正在向西面进发,人头攒动,千军万马,旗帜从西到东,绵连数里……

  董朝甫脸色大变。

  张家口外。

  林格尔部。

  “什么,三天之内?”

  宝利德新接到建虏命令,原本是十月初十,但现在却是勒令两天之内必须赶到丰宁。

  “是的。”传令的使者冷冷:“但使晚了一刻,或者是人马不够,你就等着接受大清皇帝的责罚吧!”

  使者说完就转身离开大帐,急急到下一个地方去传令。

  宝利德依然保持单膝下跪的姿势,人微微有点呆,额头冒出了丝丝的冷汗,心说:乖乖,我传给明国的,好像是假情报啊。

  想要更改,但梁以樟他们却早已经离开。

  ……

  青龙河边。

  董朝甫的额头同样冒出了冷汗,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惊,蒙古大军正在向西行军,不用问,他们的目标,一定是大明长城,在这之前,他的预判和得到的消息,都是建虏可能在十一月入塞大明,到想不到蒙古人现在就已经动了起来,虽然没有见到建虏骑兵和建虏旗帜,但董朝甫相信,他们一定就在不远处,因为只凭蒙古人的能量,是没有办法单独寇边入塞的。

  幸亏有千里镜,不然他是没有办法近前观看的,在蒙古大军行军的两侧,三里之内,到处都是蒙古侦骑。

  “笔墨,鸽子!”

  董朝甫收了千里镜,朝三个年轻夜不收道。

  带着鸽子笼的刘渠立刻解下鸽子笼,掀开黑布罩子,打开笼子,探手将鸽子从笼中取出,而另一个年轻夜不收则是从怀中取出笔墨和短纸,董朝甫接过了,以手掌为案,提笔刷刷而写:急报,蒙古大军经过青龙河,往西而去,人数在万人以上,极有可能会犯我边关……

  一连写了两份,写完后卷起来,小心捆到两只鸽子的腿上。

  __感谢“不爱会怎样、海饼干家、cylove521”的打赏,谢谢你们~~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