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二章 优劣火药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刀疤脸早已经冲了上来,左手揪住他的左耳,右手里的尖刀就往耳朵根子上切,一脸狞笑,张开血盆大口:“小子,我看你能挺到什么时候?”

  鲜血喷出。

  高文采嘶声惨叫,但四个护卫死死按住了他,让他无法动弹。

  刀疤脸残忍大笑,眼看高文采的半个耳朵已经被他切离……

  ……

  京师。

  朱慈烺离开神机营之前,最后巡视的一个地方是弹药库,一旦开始强化训练,弹药会大量消耗,但就如李顺所说,神机营现在储存的弹药,实在是不多。

  每个月,神机营都会到火药局领取当月所需的火药,共计一万斤,这一万斤是神机营的训练火药,如果是战时,一次最多可领取十万斤。火药领回来后用陶罐盛放,小心封存,防止受潮或见火。

  如果火药的质量够好,一般来说,存放两年时间是没有问题的。

  如今吏治腐败,内监局的太监们比文官们更贪婪,每一月领来的一万斤火药,不但数量不足,质量也无法保证,要想打出火枪应有的威力和距离,火药就必须多装一点,加上阳武侯薛濂又贪墨火药钱,因此,神机营的火药库,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着的。

  魏闯小心翼翼的抓了两把火药,放在朱慈烺面前的木桌上。

  一把是军士精选出来的好火药,一把是原先的次火药。

  两把火药乍看差不多,但细看之下,差别却有很多。

  好火药颗粒比较均匀,大小比较一致,颜色也较深一点,次火药则相反。

  两个原因,第一,提取煮炼工艺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损耗,为了减少制作过程中的损耗,只能多添加以保证最后产品接近理想配比。

  第二,因为全部是手工化生产,称量工具也不甚是标准,多一点少一点,全看师傅的心情,常常同一个作坊,同一个师傅生产出来的火药,威力也会有细小的差别。

  这就导致士兵在使用火枪时,宁肯少放火药,也不愿多放。少放威力小,打的近,但放多了,那可就要炸膛,士兵本身就危险了。老实兵少放一点,滑头兵干脆少放一半,反正一枪打出去,见了响就好,至于打没打到敌人,谁管他呢。

  怨兵吗?

  其实不能完全怨,人都是自私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不能要求士兵冒着炸膛的危险去填充火药。

  这也是明军火枪兵不能发挥威力的原因之一。

  而同时期的欧洲,已经开始火药生产的标准化,从提纯、粉碎、拌和、压制、烘干,各种流程已经接近于近代厂房化的生产,同时,捣磨机、碾压机、造粒磨等各种借助水利或者畜力的机器,也开始逐步出现。

  因为实现了标准化,所以欧洲的火枪兵还少有炸膛的苦恼,只需要按照标准填充火药即可。

  朱慈烺是穿越而来,很清楚的知道这中间微小差异和由此而造成的巨大鸿沟,要想展现火枪威力,火药标准化生产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这也是朱慈烺要把兵仗局、火药局、连同铸炮厂一起拿在手中的原因之一。

  “每次你们都要挑选吗?”朱慈烺问。

  “是,不然火枪威力就发挥不出来。”魏闯回答。

  朱慈烺点点头,转身向外走:“都给我包起来吧,我要拿给火药局的管事太监看,对了,铅弹也给我包上一把。”

  上马离开神机营,田守信小声的提醒:“殿下,快到午膳时间了,咱们是不是该回宫了?”

  朱慈烺笑:“不急,我还得去见一人。”

  谁?大明通往世界的一扇窗户,传-教士汤若望。

  ……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