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23章 海参崴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福临

  也是被两个大明军士硬抬到了临时搭建的木台之前,按跪地上,其他投降的建虏残余,则黑压压的跪满了全场。

  新任海参崴巡抚张煌言登上高台,大声宣读大明隆武皇帝的圣旨。

  ---赦免福临、布木布泰和多尔衮的罪过,宣三人进京,投降的建虏残余,一律蓄发,改大明衣冠,就地安置在海参崴周边,但使洗心革面,接受大明的约束,忠心筑城,大明视之为普通百姓,享受大明百姓应有的一切待遇,包括人均三十亩田地,三免五减,提供一年种子的优遇。

  圣旨宣读完毕,建虏残余高呼谢恩,随后,又隐隐响起一些哭声。这其中,既有劫后余生,大明朝廷没有赶尽杀绝的喜悦,也有大清亡国,蓄发换衣,“皇上”“太后”“辅政王”都被召到明国京师,这辈子怕是难以再见的悲伤。

  多尔衮面无表情的接受。

  福临伏地大哭。

  ……

  随后,张煌言宣布兵部的命令,马科,翁之琪留在海参崴,跟随他,负责筑城及周边开拓,后续会有更多的物资通过海路和陆路运来,而往海参崴移民的百姓,也正通过陆路,千里跋涉而来。

  吴三桂率领所部,押解福临布木布泰和多尔衮返回沈阳。

  ……

  夜晚,张煌言设宴,为吴三桂践行,并送了酒肉到福临和多尔衮的住处。

  ……

  一灯如豆。

  福临大哭,根本没有食欲。

  多尔衮却是一口一口,将面前的一盘肉,全部吃的干净。

  ……

  第二日,吴三桂押着福临,布木布泰和多尔衮启程,去往沈阳。苏克萨哈和索尼都要跟随,但不被允许,同时两人也都奉了多尔衮的命令,要留在当地,统御建虏残余,因此两人只能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的目送载着福临、布木布泰和多尔衮的马车远去。

  随着吴三桂和所部的离开,临时码头很快就修建完成,海面上的大船一一靠岸停泊,将所载的粮草辎重,一批又一批的卸了下来,很快的,海参崴就变成了一个大工地,侥幸活命的建虏残余在明军的监督下,跟着大明工匠,开始扩建,加固码头,而工部官员更是带来了一份海参崴的规划设计图,和张煌言共同商议,按照图纸,先修码头,接着是官署屋舍下水道,最后是城墙……

  码头修建完毕后,张煌言登上大船,巡视周边海岸。

  从中书舍人,出使建虏,军机行走,又千里追击建虏残余,一直到现在的海参崴巡抚,这些年,张煌言经历了很多,也成长,成熟了很多。

  但即便是他,最初的时候,也是不能理解,朝廷为什么要在这遥远的,无甚重要,现在还没有民众的海参崴设立巡抚衙门?老实说,就大明规制来说,在海参崴设置一个县衙,都算是奢侈的。

  直到他看过,工部官员带来的隆武陛下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