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3章_带着成都回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震的推荐,招揽到了马融。

  而这时的马融也知道了自己尴尬的处境,毕竟他一开始所攀附的梁冀已经被杀,那些本来只是在暗地里嘲讽马融的人。现在可是在毫无顾忌的站出来指责马融了,所以当时的马融迫切的需要一个新的靠山,以保证自己不会受到那些文士的口诛笔伐,毕竟马融也是一个好面子的人。

  所以,马融毫不犹豫的接受了汉桓帝的征召,前往洛阳为官,成为了胡广的下属。

  虽然马融这人有些趋炎附势,但是能力肯定是有的,知道汉桓帝现在面临的窘境,所以马融决定为汉桓帝再举荐一些人才到洛阳城内为官,毕竟像马融这样的名士负责举荐人才,其他人都是不好说什么的,所以汉桓帝在朝廷上的势力快壮大,也算是马融的功劳。

  不过俗话说得好,肥水不流外人田,马融举荐了自己的弟子郑玄担任高官。

  提到马融与郑玄,《世说新语》里面可有一个编排出来黑马融的故事,讲的是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时,过了三年也没见到过马融,只是由马融的高才弟子为他讲授经书罢了。

  而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可是最后的结果结果不符,结果马融的弟子们也没有谁能理解,当时就有人说郑玄能演算,马融便叫郑玄过来,要他进行演算,结郑玄一算就解决了,大家都很惊奇佩服他。

  结果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辞别回家,马融随即慨叹礼和乐的中心都将要转移到东方去了,担心郑玄会独享盛名,所以心里很忌恨他,想要来找郑玄的麻烦,因此郑玄也猜测马融会来追赶,便走到桥底下,在水里垫着木板鞋坐着,马融果然利用旋转式盘占卜郑玄踪迹,然后告诉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靠着木头,这表明一定是死了。”,于是马融便决定不去追赶,郑玄终于因此得免一死。

  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个传说,马融还不至于做出这样的事情。

  郑玄出生之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

  但是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所以郑玄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了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郑玄的水平。

  到了十二三岁时,郑玄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同时,郑玄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不过郑玄知道这些都只是旁门小道,所以郑玄自少年时就一心向学,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终日沉湎于书卷中,孜孜以求,但是郑玄不尚虚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