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03章:极端考较_完美盛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才伯父说的这些问题的确是事实存在的,要想搞好农业,就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而要想搞清楚自己的问题,就应该先了解别人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是怎么解决的。国外农业的成功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米国模式,以米国、加、澳等发达国家为代表,走的是规模化的路子。对于这种规模化的农业,国内一直有二种观点:主张借鉴的和反对借鉴的都有之。”

  “那些主张搞‘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包括过去的‘人民公社’,其实都是因为看见了米国农业规模的好处后,想在国内仿效。而反对借鉴的则认为我国地少人多,国情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其实,这二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是没有真正了解‘米国模式’的实质的必然结果……”

  “……所以,比较中米两国农业的不同,关键不在技术、设备、规模而在生产方式。所以,我们农业的出路不在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而在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上面。前面提到的主张和反对‘借鉴’米国模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二种观点都只注重米国模式的‘规模’表像,而未发现米国模式的内在核心其实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

  “第二是东瀛模式。这是一种小农模式,以日、韩、台国家或地区等地方为代表。这些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密集,耕地少。尤其东瀛岛国,1亿人口才600万亩耕地,人均才半亩,连我们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可是,007年该国农民的人均收入就已经是548万日元,高于其全国平均水平408万日元。是我们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的100多倍!(以上数据来自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007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搜看看,别说我是崇洋媚外。)

  说到这里,刘洋抬眼看了看神情不变的赵振中,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因为该国的农业不仅和我们一样也是小农模式,甚至它们的农村生产关系也与我们一样,土地为‘农民个体私有制’。”

  “那为什么该国的农民会比居民富,我们的农民就比居民穷得多呢?这需要我们从深层去找原因。东瀛岛国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它们在农业上并没有搞资本主义。主要标志是农业生产资料(土地)并没有掌握在少数地主资本家手里,而是掌握在劳动者(也就是农民)手里。所以该国的农业生产关系与工业不同,不是‘资本家私有制’而是‘劳动者私有制’,这其实正是马克思倡导的公有制的一种形式。”

  “另一方面,该国的农业生产,尤其是农产品的经营完全是有组织的,只是这种组织完全是自发的、民间的。正是这二点,导致了两国农民的收入不同……”

  刘洋刚说到这里,赵振中就插言道:“你的意思,人家是自发的、民间的组织,所以能做成大事,而咱们是国家主导的,所以就不行是不是?”

  一边说着,他眼睛里面的神情变得更加凌厉,一双虽然老迈,但却有神的眼珠一眨不眨的看着刘洋。

  只不过,事实的结果让他失望了。刘洋依然还是那么的从容,那么的淡定,这个结果,让赵振中都不由得暗暗怀疑,这小家伙的心脏是不是别人的大了一圈儿?(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