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四章60年代的春节_四合院之我是学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害,师父,这有啥,工作重要,我这每天有师爷,师母们陪着就够了,也出去转了转,没事。”

  傻柱乐呵呵的混不在意,这已经很好了,在四合院里,自从何大清离开以后,每年的过年虽说也跟院子里的人一块过,但那就是邻居,哪怕一大妈他们再怎么亲近,但也改变不了没有任何亲情关系的格局,加上,一大妈家也是孤独的两口子,更是没劲,哪里赶得上在这里啊。

  在这里每天不用为一天三顿饭斤斤计较,想吃什么,基本上在部队供销社都有的卖,哪怕数量很少,加上师母他们真正的拿他当自家的孩子,对雨水也关爱有加,什么都给考虑到前头,连过年的衣服都给两个人做的好好的,这才是亲情。

  “行了,行了,别聊这些了,大过年的,坐下准备吃饺子了,吃完饭守岁,放鞭炮,今年可是个好年,尤其我大孙子,可给我挣了脸了。”

  祖爷爷乐呵呵的打断了他们的谈话,这时候大家才坐下,吃饭。

  热气腾腾的饺子,团圆的家人,愉快的谈话,伴随着阵阵鞭炮声,迎来了1962年。

  吃了饭,王洛带着傻柱这些同龄人在院子里,跟其他家属的孩子一块放鞭炮,大呼小叫的,就跟回到了童年一样。

  这个场景在后世已经彻底消失在历史之中,后世人们最大的感慨也许就是,似乎春节越来越冷清,年味越来越澹,很多曾经的过年元素已经消失不见或者被新的元素所取代,再也找不回曾经过年的感觉。

  以前过年的时候,街道上非常热闹,大人们舞龙舞狮,孩子们追逐嬉闹,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现在街道上虽然干干净净,到处张灯结彩,但却看不到多少人影,很多地方甚至上演了“空城计”,给人冷冷清清的感觉,哪怕就是在这个缺衣少穿的年代里。

  十里八乡的村民们会去附近的中心城镇赶大集,赶集是人们过年的主要采买方式。集市上熙熙攘攘,挤都挤不动,人们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看见熟人总要寒暄一番。后世人们都涌进了商场和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却再也无法激起人们的采购欲望,也很难再看到人们脸上纯真灿烂的笑容。

  这时候春联是用毛笔写,后世是机器生产出来的,虽然看着花花绿绿很好看,但少了浓浓的文化气息。那时候写春联、贴春联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后世贴春联只是为了好看,只是一种不得不做的习俗,有的地方甚至年还没过完,也就是没出正月,就被一些人以影响市容市貌的借口全被揭去。

  这时候过年一家人围在电视剧前看春晚,其乐融融。后世一人抱一个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集福卡、抢红包,有的人还在大年夜加班,再也找不回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聊天说话的感觉,

  请收藏:https://m.biw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